2018-11-27
老人的安全問題,可以說,是養老院經營者最為關注也最為頭疼的問題。所謂千里之堤,毀于蟻穴,一次重大的安全問題,就可能將養老院常年累積的信譽與名聲在瞬間化為泡影。而在養老院的眾多安全隱患中,最為突出,也是最難預防的,就是夜間老人的突發危險事件。
其實,在我們的鄰國日本,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根據日本養老院的建設標準,在日間,平均3名老人就有一名介護人員照顧,而在夜間,由于人力資源成本和相關勞動法規的限制,這個比例要遠遠低于日間。因此,老人在夜間的安全問題,特別是“起夜”(起床上廁所)時的摔倒事故,成為了困擾養老院工作人員的一大陰影。
雖然日本養老院從很早就導入了“廁所呼叫器”系統,讓老人可以在夜間起夜時呼叫介護人員進行幫助,但是,由于“因害羞而不愿意呼叫介護人員”,“介護人員趕來不及時”等原因,這一系統并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甚至,有些養老院,為了杜絕老人起夜時的摔倒現象,還出現了介護人員強迫老人起夜的現象。
對上述問題,日本養老工作者一直嘗試通過只能監測系統來代替老人手里的呼叫器。一開始,日本研究人員發明了鋪設在床前的監測毯,可以通過監測老人踩踏在攤子上的壓力來判斷老人是否起夜,這類產品雖然構思新穎,但是存在著“床前鋪設的設備反而絆倒老人”的危險,在投入市場后一直沒有得到養老院的廣泛認可。
面對這樣的問題,日本研究人員通過反復研究,發明了“床上動作監測系統”,利用安置在床墊內的監測器,感受老人睡眠的深淺及睡覺時的動作,并判斷出老人想要起夜的瞬間以便通知介護人員。這樣的動作原理,就最大限度地提高了監測的效率和精準度,并減少了監測行為所帶來的新的奉獻。
新型的監測器能為老人提供夜間全方位的保護,并大大減少了介護人員的負擔。但是,無論如何,機器設備并不能完全代替人的工作。在養老院中,老人最需要的是人為的關懷和充滿人情味的生活環境,而不是冰冷冷的機器設備的監視。因此,如何將先進的監測設備與人文關懷理念有效地結合起來,將成為中日兩國養老工作者共同面臨的新課題。